第169章 兵分兩路

    永寧元年二月十六。



    長途跋涉十餘天的孟懷安一行終於抵達這趟旅行真正意義上的“潼關”。



    遠遠地看著這座雄城,彷彿高聳入雲一般。



    同樣的景象,給敵人是滿滿的壓迫感,給中原腹地,卻是滿滿的安全感。



    在接近潼關的路上,隨處都能見到舉著不同旗幟,身穿不同服飾的士兵。



    歸義侯識趣的並沒有向這些士兵展示自己“領各路藩王軍隊事”的身份。



    光憑這些士兵顯露出來桀驁不馴的神色,金延便要老實的從潼關出塞外。



    更讓金延惱怒的是,自己這個名義上的“領各路藩王軍隊事”沒有受到各路藩王軍隊優待也就罷了。



    作為副使的孟懷安,居然接二連三的有使者來覲見。



    這讓歸義侯本就敏感的心,更為脆弱。



    連帶著,對孟懷安等人的態度也有所轉變。



    孟懷安的營帳內,上官越丹陽兵的使者正在接受孟懷安的問詢。



    由於上官越提前有命令,使者對眼前這位內務府的小孟大人展現了足夠的禮遇。



    “總之,我東海丹陽兵在塞外就是負責牽制五胡中最強的匈奴”,使者在說這番話的時候滿臉驕傲。



    “塞外地形複雜,我軍的速度又趕不上匈奴,應該廣佈斥候,防止突襲才是”,孟懷安提醒道。



    對於孟懷安的這個建議,使者雖然嘴上應允回去一定稟報主帥,但是從輕鬆的表情來看,卻是不以為意。



    知道再勸也是無益,孟懷安緩緩說道:“前段時間我給東海王進獻了一絲運糧車,不知此次有沒有派上用場。”



    聞言,使者笑著回道:“此運糧車不僅空間大,還極為輕便,這次保障後勤可多虧了它。”



    知道丹陽兵已經大規模投入使用了,孟懷安這才稍微有些放心。



    使者對孟懷安敬重的另外一個原因便是這運糧車,解決了糧草不濟的一個大問題。



    送走丹陽兵的使者以後,孟懷安還沒有稍作休息,便接到了歸義侯金延的召見。



    帶著疑惑,孟懷安來到歸義侯的營帳。



    看到營帳的佈置,孟懷安眉頭一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