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9章 黃鐘退場

    桓玄不愧是桓氏子弟。
 


    靠著單槍匹馬返回荊州以後,就迅速的掌控了荊州的局面。
 


    雖然不能保證整個荊州都在自己的的掌控之中。
 


    但是至少保證了一支強大的荊州軍迅速整合而成。
 


    這一次,桓玄信心滿滿。
 


    畢竟這次帶領的荊州軍都是荊州的精銳,而且有一部分是桓氏的私人部曲。
 


    也許是桓氏一族覺得愧對桓,所以在收到桓玄的來信以後,桓氏立馬將這支精銳的部曲,派到了桓玄的身邊,以證明家族對桓玄的重視。
 


    桓玄也欣然的接受了這些桓氏的支持。
 


    畢竟這就和當初桓玄支持家族一般,兩者之間本就是一種不斷變幻的關係。
 


    桓玄自然也不會因為自己被困,家族不積極營救這件事而心生仇怨。
 


    這實在是談不上。
 


    但是桓玄倒是從這件事認清了自己和家族之間的關係。
 


    “相互利用,相互成就。”
 


    在桓玄看來,當初桓氏之所以沒有傾盡全力求援,終歸到底還是自己的價值沒有到不可替代的地步。
 


    至少相對於家族來說。
 


    “可若是自己的權勢能夠影響到家族呢”,桓玄坐在馬車之中不斷的思索。
 


    荊州大軍進入江州以後,和上一次不同。
 


    荊州軍秋毫無犯。
 


    而且荊州軍這次的補給異常的充足。
 


    甚至充足到可以打賞給江州徵用的民夫。
 


    這些民夫自然不可能從荊州帶來。
 


    桓玄便用自己的名義,向江州官府徵發民夫。
 


    出乎意料的是,桓玄的手令居然異常的好用。
 


    本來桓玄以為既然江州的政務在孟懷安的手中。
 


    那麼自己的手書恐怕不一定有用。
 


    “若是真沒有用的話,自己再想辦法,同時也能給孟懷安無形之中按上一條罪名。”
 


    可是讓桓玄意外的是,手令很快便得到了回應。
 


    江州官府盡心盡力的徵召了民夫供荊州軍使用。
 


    並且這些民夫都是江州官府保障吃食等。
 


    桓玄見狀雖然詫異,但是也不禁對孟懷安心生警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