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穎怡 作品

第一三四章 冬瓜下落

青蒼山。

 何苒收到了李錦繡的飛鴿傳書,便讓閔蘭和小皇帝的騷操作震驚住了。

 她其實很想把這件事告訴馮擷英,討論一番,但是她忍下來了,她把馮擷英請過來,問他休養得如何了?

 青蒼山山青水秀,現在正是滿山青翠的時候,馮擷英在山上住了十幾日,便神清氣爽,面色紅潤。

 不過,五臺山同樣山青水秀滿山青翠啊,馮擷英在五臺山時就像個邋遢的摳腳大漢,可是來了青蒼山以後,便漸漸恢復了以前儒雅清秀的模樣。

 問題出在哪裡?

 和山和水和氣候沒有關係。

 何苒覺得,問題出在有人侍候和沒人侍候上了。

 在五臺山時,馮擷英要自己照顧自己,還要挑水洗衣,可是到了青蒼山,他身邊有兩個勤快的小廝,馮擷英什麼都不用做,只負責讀書寫字到處遛達。

 日子愜意了,美貌就回來了。

 何苒搖搖頭,馮先生若是一直這樣可不行,行軍打仗的時候,條件艱苦,不會照顧自己,會吃苦頭的。

 這方面還是李錦繡比較會教孩子,看看陸臻就知道了,金尊玉貴的小世子,現在也開始成長起來了。

 於是何苒給馮擷英找了一位武功師傅,就是在演武堂裡教孩子們練武的何是鄉。

 何是鄉武功不錯,身體也強壯,但是他已經四十多歲了,所以何苒沒把他編入軍營,而是讓他留在後方教導後輩,培養人才。

 馮擷英聽說給他找了一位武功師傅,很有興趣,讓兩個小廝跟著他一起練,不練不知道,原來這兩個小廝雖然年小,可卻都有武功,青蒼山長大的孩子都是讀過書練過武的。

 馮擷英跟著何是鄉練武,何是鄉其他的徒弟大多都是十一二歲,甚至八九歲的小孩子,馮擷英年紀最大,他的心態很好,沒過幾天,就和這些小朋友們打成了一片。

 半個月後,何是鄉要帶領學生們去做野外生存訓練,他問馮擷英是否同去,馮擷英大感興趣,問道:“野外生存訓練?你們經常這樣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