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文老大爺 作品

第116章 三賢獻策


 第116章 三賢獻策

 三日後,泡在營地裡,繼續訓練徐盛部曲,準備迎接新兵的劉封突然接到劉備的召喚。

 於是,劉封匆匆趕回州府。

 見了劉備之後,發現對方正在看著並沒有什麼急事。

 看見兒子來了,劉備表現的很是高興,衝著劉封就是招手。

 “封兒,且坐到為父身邊來。”

 劉封自無不可,乖乖的坐了過去。

 “父親,您找我有何要事?”

 不過劉封覺得,至少今年袁紹的求和,除了白馬陰影的效果外,還是有一些緩兵之計味道的,他吃了大敗仗,要是公孫瓚趁勢重新反撲,那樂子可就大了。

 這樣一個代理太守,若是承平時會是一個最佳選擇,也能得到各縣的支持。

 劉備哈哈大笑起來,自家這個兒子還真是有夠貪心的。

 陳長文在帛書中認真分析了局勢,認為不論是北上青州,還是南下廣陵,都會為徐州引來袁紹、袁術這樣的龐然大物為敵,實不可取。

 這些損失比起百戰老兵的損失更讓袁紹心疼,畢竟部曲是鞠義自己的,而裝備盔甲卻是他袁紹辛辛苦苦攢出來的啊。

 唯有魯、沛二國,盡在徐州之側,混若一體,國內又無國相就任,若是劉備此時出兵,當可輕鬆得手。

 劉封衝著劉備露出了一個略帶狡黠的笑容,看的劉備心頭一軟。封兒到底還只是個孩子啊,都怪自己這個老爹沒本事,過早給了他莫大的壓力。

 劉備看到這笑容,身體一顫,不可置信道:“難道封兒你有辦法?”

 如果說陳登的策略是北進,陳群的意見是西擴,那魯肅的意見就是南征。

 而且劉封相信,袁紹那邊也願意接受這樣的結果。

 另外,陳群還委婉的提醒了一句,陳登之父陳珪,曾任沛國相,而且時間就在幾年之前。

 劉備思考了一下,確實正如劉封所說,曹操或許可和,袁術則必一戰。

 若是劉備表奏陳珪為沛相,當有事半功倍之效。

 陳登進取青州,以為琅琊屏障,又有機會能佔據黃河天險,拉攏孔融,得青州鹽鐵之利,好處之多,劉封也是非常動心的。

 當時一堆大佬心急如焚,可任憑誰勸都沒用,最後還是得靠法正才成功讓他後退。難道只有法正說後退,才是關心劉備?

 顯然不是,只是因為話是法正說的,上了頭的劉備才聽得進去罷了。

 如此一來,明公可坐擁徐、揚二州,退可保守一方,裂地稱王,進可逐鹿中原,角逐天下。

 他個人是已經放棄了陳群的西融策略,在北進和南下中還沒能做出決定。

 至於陳群所說的魯、沛兩國,也的確是像熟透了的果子一般誘人心神,無須靡費氣力就可輕易摘取。而且一旦全部拿下,尤其是拿下魯國,這兩國立刻就能和徐州融為一體,還能威脅兗州腹心,讓曹操再也不敢睨視徐州。

 看完三封帛書,劉封將它們全部放歸原位。

 劉封最後看到的,則是魯肅的建言帛書。

 劉備如果出兵拿下來的話,既沒有受到強力狙擊,也不會得罪任何強敵,有些類似白撿的好處。

 劉封將陳登等人三塊絹帛攤開,給劉備分析起來。

 如果是之前,那他其實是更贊同魯肅的建議,南下江東的。

 笑完之後,劉備搖著頭嘆息道:“我兒壯志可嘉,只可惜人心不足蛇吞象,此三策雖好,可我徐州力有不逮,如何能盡得之。”

 陳群這個建議就比較保守,但確實如他所說的那樣,成功的幾率很大,而且最關鍵的是還不得罪人。

 明公剛以數萬大軍,旬日之間橫掃琅琊,震動山東,廣陵士、民必心生敬服,熱誠以盼明公大軍南下,廣陵唾手可得也。

 <div class="contentadv">

 若是延誤時日,等到袁術騰出手來,必定派遣大軍與主公爭奪廣陵,屆時戰火瀰漫,生靈塗炭,就算打下了廣陵,可得到一片白地,又有什麼用處?

 魯肅更在此後詳細描述其人的戰略思想。

 這是北讓袁紹佔據河北,西讓曹操佔領司兗,而我則據有徐揚。

 田楷是沒救了,也不能救,救他就是和袁紹破盟了。

 而袁紹直到公孫瓚自焚的建安四年年初,都想要和公孫瓚議和,而不是徹底掃滅對方,可見白馬義從的威名之烈。

 而我保有江東,則袁、曹只可爭相拉攏,而不能聯手也。

 “兒看完了。”

 劉備這人就是這麼用人唯親。

 如此一來,三足可成,鼎立可成。

 劉備現在直接南下,兵不血刃的拿下一個完整的廣陵,還能多收一年的糧食和賦稅,這相當於一次巨大的輸血,收穫更遠在這次琅琊之上。以劉封的估算,只要明年能夠擊退袁術,保住廣陵不受大的摧殘,等到後年,徐州軍就已經可以主動進攻袁

術的淮南了。

 與前兩份相比,魯肅的帛書立意要更加高大,更從大戰略的角度來闡述自己的意見。

 北方有了青州這麼大片的緩衝區,琅琊郡的壓力就會大大減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