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文老大爺 作品

第172章 二陳歸郯


 劉封對此也是心知肚明,他之前真是大度,畢竟對象可是自己偶像。

 讓點名聲算得了什麼,正好讓偶像欠下自己一個大人情。

 以區區一個起名之功,換來武侯的好感和虧欠,至少劉封是覺得血賺了。

 求名的話,他劉封有的是手段,不缺這點。

 因此,他是很高興自己偶像給羽毛筆起名字的。

 不過現在看來,想賣這個人情還真有點難度了。

 無奈,劉封只能先回答諸葛瑾道:“此筆壽命很短,只能使用七至十天。不過每次汲取墨水後,可書寫二十至三十個字。”

 後世的羽毛筆能夠書寫100到120個英文字母,可書寫50到70個漢字。

 可那些漢字都是簡體字,筆畫要遠比漢代的字體少。

 雖然東漢就已經出現了不少簡體字了,可大部分正規典籍上依舊會使用篆書和隸書。

 草書僅限於低級文書通告和草稿書信之類,至於楷書雖然已經出現,但卻還需要整整兩百年的時間,才能擊敗隸書,成為最為主流的字體,現在,它還只是個弟弟。

 考慮到這一點,劉封才會將羽毛筆書寫的字數壓低到原有的三分之一水平。

 “此筆竟如此短壽嗎?”

 諸葛亮的注意力又一次被吸引到了羽毛筆上,在他看來,即便每次只能書寫二三十個字,但這效率依舊要遠勝毛筆。

 畢竟毛筆蘸一次墨水,最多也只能書寫三四個字,雙方的效率差距了五倍以上。

 不過毛筆的壽命倒是要比羽毛筆長的多,可製作難度也高啊,而且還需要良好的保養,非常麻煩。

 綜合下來,確實還是羽毛筆要來的方便的多。

 不但價格低,而且壽命也低,使用方便且能隨時更換,如此一對比,毛筆真是被比下去了。

 隨後,參觀完造紙工坊之後,劉封又帶著荀攸等三人去了劉兒營,看了看以徐州州府名義收養的遺孤們。

 荀攸和諸葛兄弟都若有所思,顯然都有所觸動,產生了不少想法。

 等到太陽西斜時,劉封才在州府宴請了三位,今日邀約才算告一段落。

 荀攸沒有多想,這是劉備在信中就曾經對他發出過的邀請。

 今天劉封在送荀攸離開的時候,還詢問對方是否有興趣去襄賁一觀屯田。

 當荀攸表示感興趣之後,劉封便表示會盡快安排。

 今日一路走下來,徐州給了荀攸很大的觸動。

 如果說徐州是世外桃源的話,那麼荊州襄陽其實也並不差,甚至比起徐州來還要更安逸不少。

 畢竟郯城城牆上還有去年秋天曹操留下來的痕跡,昭示著這座城市剛剛經歷過的戰火。

 而襄陽卻宛如太平歲月一般,已經遠離了戰火,平靜的不像是亂世。

 可荀攸卻覺得與荊州一比,徐州要更有生氣。

 襄陽雖然安逸,卻四平八穩,可繼承的卻是東漢末年的腐朽之氣。

 雖然看似和平繁榮,可內裡卻是腐氣叢生,就像東漢這個老大帝國一般,慢慢滑向崩潰。

 可徐州卻截然不同,雖然飽經創傷,到處都是戰火的痕跡,但徐州不論是州府,士族,還是百姓,又或是士卒,表現出來的都是積極樂觀的情緒。

 荀攸雖然說不出徐州和荊州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,但差異感覺卻是非常清晰。

 經過今天的這一番觀看,荀攸對徐州是越來越好奇,真正動了留下的心思。

 至於諸葛兄弟回家之後,也討論起了白天的際遇。

 劉封的舉動,無疑印證了諸葛兄弟先前的猜測。

 “二弟,劉公子確實對我家不同。”

 諸葛瑾神情肅穆,眉頭微微皺起:“荀先生乃是潁川荀家嫡系子弟,又是天下名士。昔日在長安更是參與誅殺董卓的計劃,後又被朝廷舉薦為一方郡守。你我兄弟何德何能,竟能與荀先生同列?”

 諸葛亮贊同的點點頭,不過他的神情倒是比諸葛瑾要放鬆許多:“兄長,無論如何,劉公子總是對我家有恩。先前劉使君也曾徵辟叔父,舉薦他出任郡守,可見其中的器重。我家受劉使君父子恩情深重,當思報答之法,不可貿然相疑。”

 諸葛瑾神情一驚,面露歉然:“二弟所言甚是,劉家對我家有恩,且還是救命大恩,為兄確實多疑了。”

 諸葛亮安慰了自己兄長一句:“兄長少兒持家,肩抗萬鈞,如何能不小心行事。”

 諸葛瑾露出了一絲笑意,衝著自己的弟弟點點頭,以示感激。

 接下來幾天,陳登、魯肅、陳群先後回到郯城,而袁紹,曹操、郭貢的使節也依次到達郯城。

 袁紹的使節自然是辛評和郭嘉,他們本來早就該來了,可因為袁譚和田楷在青州又爆發了一場規模不小的大戰,導致他們只能暫緩動身。

 從冀州來徐州的兩條道路,其中一條是自青州過黃河,然後經北海國南下,走兩河河谷,順沂水過開陽,最終

到達郯城。

 另外一條路,是自東郡倉亭過黃河,然後經走東平國,在任城下南四湖,從泗水拐入沂水,逆流而上,到達郯城。

 青州袁譚大戰田楷走不了,可兗州這條路也一樣沒法通行,這時候曹操正和呂布打的不可開交,而袁紹和呂布、張邈之間的關係也是勢同水火。

 辛評一向明哲保身,可不想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險。

 這一耽擱,就耽擱了兩個多月,最後還是等袁譚擊敗了田楷之後,辛評等人才從青州南下而來。

 曹操這次派來的使節,則是著名的兗州智士程昱。

 郭貢則是請了自己的治中從事,同時也是梁國本地的名士黃就,曾任觀津長,後棄官歸家,現為郭貢所徵辟,委為治中。

 此刻,受郭貢之託,出使徐州。

 陳群來到徐州之後,先行求見劉備。

 “陳公真要來郯城?”

 劉備驚訝的幾乎站了起來,臉上掛著驚喜的神情。

 原來陳群這次求見,乃是告知劉備,他的父親陳紀已經在來郯城的路上了。

 陳紀自從平原讓賢之後,就在東海國的和下邳國之間的隱居過一段時間,等到潁川局勢穩定了之後,才回了豫州。

 後來劉備被陶謙表舉為豫州刺史,屯軍小沛時,陳紀把自己的兒子陳群推薦給了劉備,後者大喜之下,將陳群拜為別駕。

 平心而論,陳家確實是相當看重劉備,陳群可是陳紀的嫡長子,是要繼承家業,光大門楣的。

 陳紀能將陳群安排到劉備的手下,等於是將陳群託付給了劉備。

 別看那時候的劉備有個豫州刺史的頭銜,手裡也有五六千人馬。

 可那頭銜是虛的,陶謙自己表奏的,都沒經過漢廷中樞的認證。至於人馬,那更是有三分之二是靠了陶謙的贈與。

 就這麼落魄的一個小軍閥,陳紀卻願意讓自己的兒子去輔佐,可見陳紀對劉備的欣賞是有多麼的真摯。

 以劉封來看,劉備能夠吸引陳紀的,恐怕也只有仁德和愛民了。而恰好,歷史上也記載陳紀是一個愛民仁善的名士,也算是可以互相印證了。

 陳紀雖然還算不上是劉備的故主,但絕對能算劉備的貴人,而且兩人相處的時候,也是極其融洽。

 劉備一聽說陳紀要來,那自然是相當高興。

 “好,太好了!”

 劉備有些激動,索性站了起來,走到陳群的跟前詢問道:“長文,陳公此來,路上可有安排?如今盜匪叢生,亂兵橫行,務必要保證陳公安全到達郯城,備當親自出城郊迎。”

 聽見劉備要親自出城迎接,陳群感動不已,叩拜感激道:“蒙明公如此恩遇,群感激不盡,定當為明公效犬馬之勞,以報明公於萬一。”

 “長文之心,備素知曉。”

 劉備將陳群攙扶起來,握著對方的手詢問道:“陳公此來,可有意州郡乎?”

 陳群趕忙搖頭,他和父親陳紀早在書信中就交換過意見了。

 自己剛剛當上郡守,而且還是直接跳過了縣令之階,這都是劉備的提拔。

 一般別駕正常卸任後,都是出任大縣的縣令。

 趙昱和王朗之所以能成為郡守,那是因為李傕和郭汜缺乏盟友,看見陶謙主動進貢之後,特別給予的嘉獎,同時也是給陶謙摻些沙子。

 正常情況下,別駕是很難一躍成為郡守的。

 可陳群卻做到了,而且他僅僅只擔任了不到半年的別駕,到了徐州之後,就成了從事。

 嚴格的說他都不是別駕轉郡守,而是從事轉郡守,同時他還是一個外州人。

 即便劉備在徐州的權勢越來越大,但當時也遇到了不少阻力,這些情況陳群都是知道的,也因此對劉備非常感激。

 現在聽見劉備還想安排自家父親的話,陳群趕忙推辭道:“群深受明公大恩,家父也與有榮焉。此次來徐,實因潁川又遭兵禍,不得已想尋一處安靜之所,以治經典。”

 劉備恍然,陳紀這是逃難來的。

 劉備不知道的是,歷史上陳紀後來也逃難來了徐州,不過嚇的他跑路的不是別人,正是曹操。

 陳紀先是被曹操擅殺侍中臺崇、尚書馮碩、議郎侯祈等人的酷烈手段給嚇到了,隨後在去河北拜袁紹為太尉時,後者嫌棄官位在曹操之下而不受,反而要將太尉讓給陳紀。

 最後事情雖然因為曹操把大將軍之位讓給袁紹,自己讓步就任司空而平息。

 可小心謹慎的陳紀卻很擔心自己已經得罪了曹操,於是扔下尚書令的官職,再次棄官跑路。

 陳紀逃到徐州時,劉備已經被呂布背刺去了小沛。

 再後來陳紀和陳珪一起破壞了呂布、袁術的聯姻,導致呂布敗亡。

 後來兩人再見,已經是白門樓了。

 歷史上劉備沒有機會報答陳紀,可現在卻不一樣了。

 聽說陳紀只是想要求一安靜的地方治理經典,劉備略一沉吟就說道:“既如此,可

暫屈陳公為徐州儒林從事,陳公可入我州府居住,備也好日夜聆聽陳公教誨。”

 劉備對陳紀是有真感情的,因此考慮的十分周到。

 陳群再次感激下拜,願從方伯之命。

 陳群回到郯城後不久,陳登也已回來了。

 他入城之後,並沒有先去拜會父親,而是先去了州府拜見劉備。

 看見陳登,劉備登時大喜。

 立刻親自出迎,將陳元龍給迎進了正堂。

 陳登大禮參拜過劉備之後,開始正色彙報琅琊三郡的情況。

 別看陳登只是東莞郡太守,都督琅琊三郡軍事。

 可糜芳對陳登很是崇拜,毫無疑問是陳登的小弟,哪怕對方明著干預琅琊郡內的事務都不會有半點意見。

 陳群為人低調謹慎,陳登又是陳家的粉絲。

 沒錯,才華出眾,持才自傲的陳元龍是真正的陳家粉絲。

 不但仰慕陳群的爺爺陳寔,同時還很崇拜陳群的父親陳紀和叔叔陳諶,對陳群也很熱情友善,經常互通信件,已成好友。

 因此,陳登實際上已經能掌控原有琅琊一郡的軍政大權了。

 對於這點,劉備早有所聞,但他卻絲毫不在意,對陳登可謂是信任之極。

 陳登彙報完琅琊的情況,總體來說,今年琅琊的糧食收成能夠穩定在去年的水準上。

 陳登目前的主要精力是調整官吏隊伍,他明賞罰,重威治,一口氣撤換了一個縣令,兩個縣長,四個主簿,以及大小縣級官員三十七人,使琅琊三郡鬆弛的吏治為之一振。

 同時,他還積極編練精兵,他恩威並濟,成功分化琅琊當地的豪強武裝,將他們納入麾下,轉為己用,充實提升琅琊郡兵。

 陳登、陳群和糜芳三人不過剛上任數月,已經使得琅琊民心安定,同時還鼓勵生產,勸課農桑,表現相當出色。

 劉備聽完,臉上全是滿意之色,將陳登三人狠狠誇獎了一番。

 隨後,陳登直起身體,大聲道:“登有一事,懇請明公應允。”

 “元龍有事,但說無妨。”

 劉備笑著擺了擺手:“你我君臣之間,有何不能說的。”

 陳登也笑了起來,君臣相知,莫過於此。

 “明公,登請琅琊地圖。”

 陳登的要求立刻得到滿足,劉備和陳登走到了一處案几前,劉備親自翻出琅琊郡的地圖打開。

 陳登目光掃視了幾下,很快落到了一處山谷。

 “明公請看。”

 陳登指著山谷道:“明公,此為武水河谷,為蒙山和尼山所夾,乃是兗州泰山郡入琅琊的關鍵通道。”

 “之前陶公在時,曾控制住這道河谷中的華陰和蒙國兩縣。”

 說到這裡,陳登臉上露出怨恨之色,接著說道:“只是曹兗州二次入徐時,輕而易舉的就突破了這條山道,繞開開陽,南下郯城。”

 這事劉備也知道,點了點頭,問道:“元龍想要如何?”

 陳登繼續說道:“懇請明公允許登擴軍四千人,再修書一封,讓宣高助我一臂之力,當可輕而易舉的重新拿回武水河谷。”

 “這……”

 劉備眉頭皺了起來,同時還有些尷尬。

 這次擴軍,確實沒有陳登琅琊軍的份兒。

 如果陳登不提,那自然沒事。

 可現在陳登主動要求擴軍,而且給出來的理由也十分的靠譜,就連劉備本身之前也有這方面的預想,只是不得已暫時擱置。

 陳登現在主動請纓,於情於理,劉備都不好拒絕,否則豈不是涼了自己這位忠臣、能臣和心腹的心了?

 見劉備有所遲疑,陳登何等機敏,很快就意識到或許有什麼自己不知道的情況影響了劉備的決斷,於是,他試探性的問了一句:“明公,可是有何不妥?”

 劉備醒覺過來,露出一個笑容安撫道:“元龍所言甚有道理,備深感贊同。只是擴軍一事,此時還在商議,這次招你回來,也是為了此事。”

 說到這裡,劉備停頓了一下,既給陳登思考的時間,也整理了一下後續的思路,這才繼續說道:“此次擴軍,廣陵最少需擴一萬軍額,使得廣陵軍達到兩萬人數。宣高、國讓、子經身處一線,為兗、沛所包圍,備意擴其軍為三校六千人。”

 如此一來,這兩處相加就是三萬八千人了,再算上徐州現有的兵力,直奔七萬大關而去了。

 這時候陳登可不知道劉備要削減東海和下邳郡兵的事情,他自然是把這兩部分兵馬也算了進去。

 陳登想到這裡,立時就明白劉備的顧慮所在了。

 徐州養兵不易,今歲更是艱難。

 眼見夏收入倉,劉備才總算是稍稍鬆了口氣。

 若是今年擴軍不精打細算,明年年初開始,不又要重蹈覆轍了。

 不過陳登這次並不打算退讓,因為他覺得武水河谷的位置實在太過重要,若是琅琊能將武水河谷掌握在手,就不怕兗州從此

處突然襲擊。

 而增加琅琊的總兵力,也是為了更好的防禦北方。

 於是,陳登主動提出建議,想要削減廣陵之兵。

 “明公,廣陵既已拿下,南方形勢自然大為不同。廣陵易守難攻,周圍又有多城庇護,湖水環繞,何須兩萬大軍駐守?以登觀之,萬二可也。”

 陳登所想其實也不算錯,如果單純防守的話,在廣陵放個一萬二千人真就綽綽有餘了,只要能夠保證徐州主力的支援能夠在一個月內及時趕到,哪怕就在廣陵放上六到八千人,也是遊刃有餘的。

 只是陳登並不清楚,劉備和劉封都想要趁著劉繇來求助的天賜良機,染指江東。

 (本章完)

 自己剛剛當上郡守,而且還是直接跳過了縣令之階,這都是劉備的提拔。

 一般別駕正常卸任後,都是出任大縣的縣令。

 趙昱和王朗之所以能成為郡守,那是因為李傕和郭汜缺乏盟友,看見陶謙主動進貢之後,特別給予的嘉獎,同時也是給陶謙摻些沙子。

 正常情況下,別駕是很難一躍成為郡守的。

 可陳群卻做到了,而且他僅僅只擔任了不到半年的別駕,到了徐州之後,就成了從事。

 嚴格的說他都不是別駕轉郡守,而是從事轉郡守,同時他還是一個外州人。

 即便劉備在徐州的權勢越來越大,但當時也遇到了不少阻力,這些情況陳群都是知道的,也因此對劉備非常感激。

 現在聽見劉備還想安排自家父親的話,陳群趕忙推辭道:“群深受明公大恩,家父也與有榮焉。此次來徐,實因潁川又遭兵禍,不得已想尋一處安靜之所,以治經典。”

 劉備恍然,陳紀這是逃難來的。

 劉備不知道的是,歷史上陳紀後來也逃難來了徐州,不過嚇的他跑路的不是別人,正是曹操。

 陳紀先是被曹操擅殺侍中臺崇、尚書馮碩、議郎侯祈等人的酷烈手段給嚇到了,隨後在去河北拜袁紹為太尉時,後者嫌棄官位在曹操之下而不受,反而要將太尉讓給陳紀。

 最後事情雖然因為曹操把大將軍之位讓給袁紹,自己讓步就任司空而平息。

 可小心謹慎的陳紀卻很擔心自己已經得罪了曹操,於是扔下尚書令的官職,再次棄官跑路。

 陳紀逃到徐州時,劉備已經被呂布背刺去了小沛。

 再後來陳紀和陳珪一起破壞了呂布、袁術的聯姻,導致呂布敗亡。

 後來兩人再見,已經是白門樓了。

 歷史上劉備沒有機會報答陳紀,可現在卻不一樣了。

 聽說陳紀只是想要求一安靜的地方治理經典,劉備略一沉吟就說道:“既如此,可暫屈陳公為徐州儒林從事,陳公可入我州府居住,備也好日夜聆聽陳公教誨。”

 劉備對陳紀是有真感情的,因此考慮的十分周到。

 陳群再次感激下拜,願從方伯之命。

 陳群回到郯城後不久,陳登也已回來了。

 他入城之後,並沒有先去拜會父親,而是先去了州府拜見劉備。

 看見陳登,劉備登時大喜。

 立刻親自出迎,將陳元龍給迎進了正堂。

 陳登大禮參拜過劉備之後,開始正色彙報琅琊三郡的情況。

 別看陳登只是東莞郡太守,都督琅琊三郡軍事。

 可糜芳對陳登很是崇拜,毫無疑問是陳登的小弟,哪怕對方明著干預琅琊郡內的事務都不會有半點意見。

 陳群為人低調謹慎,陳登又是陳家的粉絲。

 沒錯,才華出眾,持才自傲的陳元龍是真正的陳家粉絲。

 不但仰慕陳群的爺爺陳寔,同時還很崇拜陳群的父親陳紀和叔叔陳諶,對陳群也很熱情友善,經常互通信件,已成好友。

 因此,陳登實際上已經能掌控原有琅琊一郡的軍政大權了。

 對於這點,劉備早有所聞,但他卻絲毫不在意,對陳登可謂是信任之極。

 陳登彙報完琅琊的情況,總體來說,今年琅琊的糧食收成能夠穩定在去年的水準上。

 陳登目前的主要精力是調整官吏隊伍,他明賞罰,重威治,一口氣撤換了一個縣令,兩個縣長,四個主簿,以及大小縣級官員三十七人,使琅琊三郡鬆弛的吏治為之一振。

 同時,他還積極編練精兵,他恩威並濟,成功分化琅琊當地的豪強武裝,將他們納入麾下,轉為己用,充實提升琅琊郡兵。

 陳登、陳群和糜芳三人不過剛上任數月,已經使得琅琊民心安定,同時還鼓勵生產,勸課農桑,表現相當出色。

 劉備聽完,臉上全是滿意之色,將陳登三人狠狠誇獎了一番。

 隨後,陳登直起身體,大聲道:“登有一事,懇請明公應允。”

 “元龍有事,但說無妨。”

 劉備笑著擺了擺手:“你我君臣之間,有何不能說的。”

 陳登也笑了起來,君臣相知,莫過於此。

 “明公,登

請琅琊地圖。”

 陳登的要求立刻得到滿足,劉備和陳登走到了一處案几前,劉備親自翻出琅琊郡的地圖打開。

 陳登目光掃視了幾下,很快落到了一處山谷。

 “明公請看。”

 陳登指著山谷道:“明公,此為武水河谷,為蒙山和尼山所夾,乃是兗州泰山郡入琅琊的關鍵通道。”

 “之前陶公在時,曾控制住這道河谷中的華陰和蒙國兩縣。”

 說到這裡,陳登臉上露出怨恨之色,接著說道:“只是曹兗州二次入徐時,輕而易舉的就突破了這條山道,繞開開陽,南下郯城。”

 這事劉備也知道,點了點頭,問道:“元龍想要如何?”

 陳登繼續說道:“懇請明公允許登擴軍四千人,再修書一封,讓宣高助我一臂之力,當可輕而易舉的重新拿回武水河谷。”

 “這……”

 劉備眉頭皺了起來,同時還有些尷尬。

 這次擴軍,確實沒有陳登琅琊軍的份兒。

 如果陳登不提,那自然沒事。

 可現在陳登主動要求擴軍,而且給出來的理由也十分的靠譜,就連劉備本身之前也有這方面的預想,只是不得已暫時擱置。

 陳登現在主動請纓,於情於理,劉備都不好拒絕,否則豈不是涼了自己這位忠臣、能臣和心腹的心了?

 見劉備有所遲疑,陳登何等機敏,很快就意識到或許有什麼自己不知道的情況影響了劉備的決斷,於是,他試探性的問了一句:“明公,可是有何不妥?”

 劉備醒覺過來,露出一個笑容安撫道:“元龍所言甚有道理,備深感贊同。只是擴軍一事,此時還在商議,這次招你回來,也是為了此事。”

 說到這裡,劉備停頓了一下,既給陳登思考的時間,也整理了一下後續的思路,這才繼續說道:“此次擴軍,廣陵最少需擴一萬軍額,使得廣陵軍達到兩萬人數。宣高、國讓、子經身處一線,為兗、沛所包圍,備意擴其軍為三校六千人。”

 如此一來,這兩處相加就是三萬八千人了,再算上徐州現有的兵力,直奔七萬大關而去了。

 這時候陳登可不知道劉備要削減東海和下邳郡兵的事情,他自然是把這兩部分兵馬也算了進去。

 陳登想到這裡,立時就明白劉備的顧慮所在了。

 徐州養兵不易,今歲更是艱難。

 眼見夏收入倉,劉備才總算是稍稍鬆了口氣。

 若是今年擴軍不精打細算,明年年初開始,不又要重蹈覆轍了。

 不過陳登這次並不打算退讓,因為他覺得武水河谷的位置實在太過重要,若是琅琊能將武水河谷掌握在手,就不怕兗州從此處突然襲擊。

 而增加琅琊的總兵力,也是為了更好的防禦北方。

 於是,陳登主動提出建議,想要削減廣陵之兵。

 “明公,廣陵既已拿下,南方形勢自然大為不同。廣陵易守難攻,周圍又有多城庇護,湖水環繞,何須兩萬大軍駐守?以登觀之,萬二可也。”

 陳登所想其實也不算錯,如果單純防守的話,在廣陵放個一萬二千人真就綽綽有餘了,只要能夠保證徐州主力的支援能夠在一個月內及時趕到,哪怕就在廣陵放上六到八千人,也是遊刃有餘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