翊歌 作品

第一百三十四章 吳見受教,長虹貫日

 孔蘇三問,多少有些殺人誅心意味在其中。

 鄧太阿將來乃是離陽、北莽這方天下的劍道扛鼎之人。

 先且不論最後鄧太阿究竟是因何成的劍道天下第一。

 且說其既然能有所成就,劍道天賦、悟性、心性自然都是江湖之中拔尖的存在,否則即便是有李純罡借他一劍,他若是連劍都接不住,何談融會貫通,一朝登天?

 可這樣的人才、吳家劍冢的血脈子弟,竟然出走劍冢。

 吳家劍冢確實曾令鄧太阿打下夯實的劍道根基。

 可其出走劍冢之後後的修為提升可就跟劍冢沒什麼關係了。

 其即便出走劍冢,如今也是天下少有的劍道高人。

 再說孔蘇第二問,吳家劍冢當代劍冠,與孔蘇相差不大的年歲,可與今時今日的孔蘇相比,雖說其劍之一道較於孔蘇會高上不少,可若是全面較之,吳六鼎差了太多。

 但是其中有一點,孔蘇的劍道伊始,還是其出走上陰學宮之後,遇上吳六鼎與翠花主僕二人,在兩者身上攝取系統獎勵獲得霸天劍訣。

 那才是孔蘇修劍道的開始,滿打滿算也就不到兩年光景。

 可吳六鼎呢?他生於吳家劍冢,長於吳家劍冢,從小便與劍為伴,身周皆是劍道高人,這才造就瞭如今的吳六鼎。

 可如今的吳六鼎不過指玄境,再加之劍道,想要在江湖之中排在前面,怕是天方夜譚。

 這般成就,與吳家劍冢上代劍冠、徐風年他娘吳素相距甚遠。

 孔蘇最後一問,吳見為何要他拜入劍冢。

 吳見心中自然清晰無比。

 其一,孔蘇劍道天賦不俗,吳見有心惜才。

 其二,孔蘇能勘算未來之事,吳見此前的想法已然暴露了其心中擔憂,吳家劍冢可利用孔蘇這份本事趨利避害,劍門長存。

 吳見自身已是意識到了劍冢是有問題的,不過是心中不願意承認罷了。

 其三,吳家劍冢欲再添新劍,且非劍奴。

 為何要添新劍?

 劍冢需要如孔蘇一般的驚才絕豔之人重振‘雄風’。

 這一切無不在言明一事,吳家劍冢在走下坡路,劍冢已與劍道聖地四字越行越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