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文老大爺 作品

第174章 父子交易


 陳登對陳瑀如此看不上,心裡更是認定陳瑀去廣陵就連無為而治都做不到,只會給南下江東的計劃拖後腿,自然是堅決表態反對。

 “父親,您對從父太放縱了,眼下的家主是您,不是從父。”

 陳珪比陳瑀大了七八歲,而且才能出眾,陳球幾乎把他當親兒子一樣對待,一路舉孝廉,舉茂才,縣令到中樞,再外放兩千石。

 這幾乎是士族最漂亮的履歷了。

 而且陳球因為是下獄被誅,陳家雖然嫡脈是陳瑀,但這種時候怎麼可能讓陳瑀接掌家族。

 因此,陳球死後的陳家,家主是陳珪,但陳瑀一脈卻仍是嫡脈,掌握著家族大部分的資源。

 而且因為感恩和虧欠,陳珪一直對陳瑀很是放縱,放任陳瑀各種折騰。

 歷史上,陳家後來還藉著陳登出任廣陵太守的機會,還劃出半個廣陵郡給陳瑀,讓他募兵籌糧,反攻吳郡。

 想象很美好,結果很骨感。

 陳瑀竟然被孫策派出的呂範等人從海路登陸,一戰打崩,直接把陳瑀麾下的大將陳牧斬殺,同時還擄掠了陳家以及當地婦孺數千人回了江東。

 陳瑀僥倖得脫,從此以後消失在了歷史中。

 “我兒莫急。”

 陳珪的脾氣與陳登截然不同,被自己兒子這麼指責他都沒有絲毫不悅,反而笑著解釋道:“你從父並不知此事,乃是為父見獵心喜,想要為他鋪路罷了。”

 “不過此事確實是為父的錯,明公南下江東,確實極為重要,心中定然有全盤打算。貿然易將,實屬不該。”

 聽著陳珪將所有的責任都攬到了自己身上,陳登明知其中有假,但也只能無奈放過。

 次日一早,劉備派人把劉封請了過來。

 劉封看見劉備臉上的羞赧之色,心中頓時咯噔了一下。

 眼看著劉備有些不好開口,劉封只能主動詢問道:“父親,您找我可是有什麼事情?”

 劉備乾咳兩聲,緩緩將昨天陳登所獻之策以及想要擴軍四千的事情說了出來。

 劉封一聽,立刻就恍然大悟。

 肯定是劉備義氣上頭,已經直接答應了陳登所請。

 今天這是想跟自己商量,怎麼補上這四千的窟窿吧。

 “我兒素來足智多謀,你看有什麼辦法可以補上這四千缺口?”

 劉備目光殷切的看著劉封,指望劉封能說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來。

 劉封心裡苦笑,這四千兵馬不考慮披甲的話,最少也得一千兩百萬錢的開支,口糧也要十幾萬石,如何是隨隨便便就能填補得上的。

 如果考慮披甲,那更為恐怖。

 漢代一套皮甲價值兩千錢,一套鐵甲價值在七千到八千錢。

 打算配多少披甲率,就要額外算甲冑錢。

 可問題就是徐州沒錢了。

 劉備父子倆之所以拖到現在才商量擴軍,其實也是在等今年的錢糧入庫。

 七八月開始,各縣就開始徵收各種賦稅了。

 徐州往年交到州府的錢,總共有五六億錢的收入,扣除州府的各種開支後,還能剩下個兩、三億錢。

 眼下徐州損失很大,不但縮水成四郡了,而且東海、下邳、琅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。

 以劉封的預估,徐州今年能夠交到州府三到四億錢就很不錯了。

 畢竟現在的人口也只剩下巔峰期的六成多了,賦稅這塊打個折扣,差不多也確實就是這個數了。

 不過好在任城、沛國和魯國也都會上繳一筆賦稅過來。

 尤其是魯國和沛國,那可都是一筆不菲的錢糧。

 以魯國為例子,雖然僅僅只有六個縣邑,可它的人口卻是和廣陵郡一樣多的。以人頭稅為主要來源的賦稅,意味著魯國能夠上繳的財貨,很可能與廣陵差不多。

 沛國人口有一百二十多萬,也沒有經歷太多的戰火,如今依舊還有八九十萬。

 哪怕陳珪只有沛國北部扇區域的六個縣,也能差不多有魯國一半的賦稅收入。

 如果沛國其他地方還有縣城願意往相縣輸送賦稅的話,那陳珪就能收到更多的財帛。

 這並非不可能的事情,雖然南部扇區內的縣城大多投向了袁術,向袁術輸送糧草賦稅。可西邊以譙縣為主的幾個縣就不好說了。

 他們如果將部分賦稅送到相縣,那就等於是劉備賺到了。

 這些稅賦加在一起,是足以彌補徐州的損失的。

 不過在稅收到來之前,誰也不知道譙縣他們會做什麼樣的反應。

 因此,劉備樂觀的預估了下,覺得自己這一波可能收到三億錢以上的稅賦,運氣好能突破三億五千萬錢。

 之所以會比巔峰時期少上一個億,是因為劉備不如陶謙那般橫徵暴斂,賦稅自然會少了幾成。

 真正能夠讓劉備使用的,是這些賦稅扣除了州府各種支出後,所剩下的一億五千萬錢左右的盈餘錢。

 理論上這筆錢應該是

上繳中樞朝廷的,只是現在沒有哪個州牧會傻到這麼做了。

 可劉備這次擴軍的數量卻是不少,廣陵一萬人,魯、沛、任城七千人,郯城一萬兩千人,合計兩萬九千人之多。

 以最低配置來看,光是輕兵就需要近九千萬錢。

 輕兵的意思自然是無甲兵,就是連皮甲都沒有的士卒。

 如果給輕兵們按照五成的披甲率來武裝的話,徐州還得為這些人準備一萬五千套皮甲,這最少又要三千萬錢。

 如此一來,劉備手裡就只剩下三千萬錢了,瞬間又變回了窮光蛋。

 就連這些餘額裡的大部分,也是要用來繼續投資屯田的,即便有剩,那也要留作預備資金,不能隨意揮霍。

 現在突然再冒出來陳登請求的四千額度,徐州財政其實並非沒辦法可想。

 首先四千輕兵只需要一千兩百萬,五成披甲率的話,也只需要再增加四百萬的甲冑錢。

 如此一來,總共也就一千六百萬,剛剛到了盈餘的一半。

 糧食的話,劉備這裡還是可以供應得起的。

 只是這樣一來,劉備手裡的存糧,最多也只能打一次防禦戰,更是很可能無法支援廣陵南下江東的行動了。

 從這個角度來看,徐州雖然勉強還是能支撐得起陳登擴軍的,只是代價有些嚴重,會嚴重削弱郯城主力的機動能力和應變能力。

 可偏偏陳登給出的理由也確實很有道理。

 別人不知道,劉封還不清楚嗎?最多一兩個月,呂布可就要來投奔徐州了。

 也就是兗州窗口期就剩下這麼一兩個月了,錯過了,再想拿下費、華二縣,可就比現在難多了,而且還很可能激怒曹操。

 劉封皺著眉頭回答道:“若是陳太守能負擔口糧的話……”

 劉備尷尬道:“你也知道,琅琊之前的存糧盡數被運來了郯城,以供我們南下廣陵。琅琊眼下也不會有多餘的糧食,只能靠郯城調撥。”

 劉備這話一出,劉封自然徹底明白了自己老爹的意思,於是試探道:“那父親的意思是?”

 劉備猶豫了片刻,最後還是決定和兒子開誠佈公:“為父的意思是,封兒你們暫時少擴編四千人,你可願意接受?”

 劉封心叫果然。

 也難怪劉備會這麼想,畢竟劉繇都求援上門了,廣陵只需要放個四千到六千人,剩下一萬人過江,配合劉繇的幾萬人,不說徹底剿滅孫家,至少分庭抗禮還是很輕鬆的。

 那廣陵就沒有擴軍的緊迫性,至少不及琅琊。

 實事求是的說,劉備這要求也不過分,而且他的判斷也的確很正確。以目前的形勢來看,劉繇只要能穩住丹陽,局勢就能穩住,甚至都不需要廣陵增援。

 既然如此,那麼廣陵稍稍犧牲一下,也是對徐州最有利的。

 看著自家老爹殷勤的目光,劉封無奈嘆息一聲:“父親有命,孩兒自當遵命。”

 “好!好!太好了!”

 劉備高興的一拍雙掌,不過他顯然也知道是委屈了劉封,於是補充道:“封兒不必為難,為父如何會虧待了你。這次為父從沛國而歸,不但接管了沛國北部區六縣政務,同時也將沛縣城外的鐵官營中存貨取空,再加上郭貢那裡扣留的鐵甲,一共有七百套之多。”

 劉備圍殲了郭貢之後,雙方很快就達成了協議,徐州軍俘虜的豫州軍自然也成了盟友,劉備一聲令下,盡數放走。

 而且劉備既然已經決定和郭貢成為盟友,俘虜和裝備等自然也都不好扣留,於是將除了鐵甲以外的所有軍械都歸還給了郭貢。

 鐵甲之所以不還,還是因為太珍貴了,這東西有錢往往都沒地方能買得到。

 對此,郭貢也能接受,畢竟還了他大量的武器軍械,就連皮甲也全部還了,他還有什麼不滿足的。

 雖然三百多套鐵甲確實相當寶貴,可同保住自己的地位比起來,也就不值一提了。

 隨後,劉備在回來的路上路過沛國,將沛國沛縣城外的鐵官營直接打包帶走,不但連四百多套鐵甲成品和甲葉,連帶工匠都給一起打包帶了回來,只留下了鐵官奴沒動,繼續挖掘鐵礦石。

 這一次,劉備弄到了七百多套鐵甲,可謂是發了大財了。

 這其實是等於將梁國和沛國的積蓄全部一掃而空了。

 “回頭為父給你塊令牌,你可挑選兩百套帶走。”

 劉備說話的時候眉頭緊皺,顯然心疼不已。

 他卻沒想到,劉封還不滿足,還價道:“四百套。”

 劉備登時氣不打一處來,老子我好心補償伱,你居然跟我獅子大開口。

 於是,他氣哼哼道:“就兩百套,愛要不要!”

 沒想到劉封竟然不買賬,狡辯道:“父親,我們廣陵可是讓出了四千兵額,你給我四百套鐵甲做補償,可謂是合情合理。”

 劉備被氣樂了,但拿劉封實在沒有辦法,最後也只能妥協。

 “就四百套,多一套都不行。”


 劉封大喜,朝著劉備大禮拜謝:“多謝父親!”

 劉備哼哼兩聲,也就認可了此事。

 看著劉備臉上的不快和肉疼,劉封想起了一件事,朝著劉備說道:“父親,孩兒有一件好事想要和您稟報。”

 “哦?”

 劉備聞言頓時一愣,來了點兒興趣:“我兒有何好事?”

 劉封上前說道:“昨日與荀先生閒聊,聊到潁川陽城之戰的事情,倒是讓孩兒想起了一個人來。”

 “陽城之戰?”

 劉備顯然連陽城之戰是何戰役都不知道,自然猜不到劉封想起了誰來。

 劉封趕忙解釋道:“昔日孫策之父孫文臺自荊南長沙北上,一路連殺兩位兩千石,奪下了南陽郡送給袁術。此後,袁術表舉孫堅為豫州刺史,讓他得以入主豫州。”

 袁術的表舉之所以有如此效果,很大程度還是因為豫州第一大州汝南就是袁家的自留地。

 豫州在東漢末年共有六百多萬人口,而汝南一個郡就有兩百一十萬人,佔了豫州三分之一。

 即便只有汝南一個郡的支持,孫堅這個豫州刺史都算是坐穩了,更別提一旁的沛國相袁忠還是袁術的親族。

 因此,孫堅很快就穩住了豫州的形勢,然後駐軍潁川的陽城,並以此為基地,開始攻擊洛陽的董卓軍。

 正因為孫堅的戰績太過出色,幾乎以一己之力把董卓趕出了洛陽,收復河南尹。

 結果,孫堅的戰績刺激的袁紹在河北待不住了,立刻表奏了會稽周氏兄弟三人中的周喁為豫州刺史,偷襲孫堅的大本營陽城,雙方發生了極其慘烈的激戰。

 這一戰名氣不大,其實卻是引出了許多後續事情。

 首先,公孫瓚最親近的兄弟公孫越在此戰中為袁術軍助戰,卻誤中流矢而死。

 因此,公孫瓚深恨袁紹,哪怕袁紹因此而讓渤海太守的位置給公孫瓚,都沒能阻止公孫瓚翻臉相攻,而且到死都不肯和袁紹和解。

 其次,周家兄弟也因此和孫家結下深仇,最後為孫策滅門。

 周氏兄弟三人,三弟周喁被袁紹表舉為豫州刺史,在陽城戰敗之後,又在揚州九江抵抗袁術,最終還是不敵,在回家的路上讓會稽太守許貢給殺了。

 可這周喁的大兄周昕卻還活著,現在正在老家會稽郡中,而且更巧的是,周昕竟然是陳蕃的門徒。

 周家也是名門世家,在會稽郡中名列前茅,光是部曲就有兩三千人之眾。

 雖然在豫州陽城和揚州九江損失慘重,但他在家鄉鄉黨中的地位和影響力,依舊十分之高,可說一呼百應。

 毫不客氣的說一句,會稽郡真要亂出什麼事情來,周家的鼎立支持,是王朗不可或缺的重要助力。

 周昕少年時遊歷京城,於洛陽得遇陳蕃,後以師事之。後來在丹陽任太守,成為了袁術的眼中釘,肉中刺。

 他那兩個兄弟可是在堅守陰陵,直到孫家軍的出現,才將他們趕過大江。

 周昕此後一直堅守丹陽,直到孫賁發出告示,揚州的九江人民只能在周昕和袁術之間二選一,但凡敢選擇周昕的,直接處死。

 周昕得知此事後說道:“我雖不德,但百姓有何罪過?”

 於是解散軍隊,放棄了丹陽城,成功返回會稽郡,於家中隱居。

 聽了劉封的解釋,劉備已經恍然大悟。

 “封兒,你的意思是,讓陳逸修書給周昕?”

 劉封點了點頭:“不錯,孩兒正是這個意思。陳逸乃是陳蕃之子,即便與周昕不識,周昕也定然要禮讓三分。周氏與孫家原本就有舊怨,且在會稽郡根深蒂固,若能以陳逸的名義聯絡周昕,與其聯手南北夾擊孫策,對我們南下江東當有巨大裨益。”

 “哦?”

 劉備來了興趣:“此事可行?”

 劉封幾乎打保票道:“必定可行。”

 在歷史上,孫策拿下吳郡之後,周昕就應王朗之請,招募鄉兵部曲,為王朗抵抗孫策。

 周昕藉助河流和船隻的優勢,成功阻擊孫策數月,還小佔上風。

 就在孫策束手無策的時候,孫靜恰好給他出了個計策。

 孫靜乃是孫堅的弟弟,孫策的嫡親叔叔,身在吳郡多年,對戰場附近的地形極其瞭解,直接獻計讓孫策走小路繞襲王朗軍背後,陣斬周昕,大破王朗。

 沒有陳逸的信,王朗都能請出周昕對抗孫策。

 劉封現在再修書給周昕,讓對方早做打算,那麼積蓄的力量顯然會更大,就能阻擋孫策更久。

 唯一可慮的地方就是,周昕的弟弟周喁是死在許貢的手裡,雙方之間有殺弟之仇。

 不過周昕歷史上倒是沒找許貢的麻煩,雙方雖然沒能合力對付孫策,卻也沒有內訌。

 只要王朗和周昕能及時的進駐固陵,再提醒一下他們注意查瀆道小路的佈防,保住後方糧倉高遷屯,就能把孫策給阻擋在吳中。

 如此一來,孫策最多也就佔據了大半個吳郡,難以擴

張,立時就會陷入四面楚歌。南面有王朗,西邊有劉繇,北邊有廣陵,而吳郡內部,則有嚴白虎等群盜。

 哪怕孫策有三頭六臂,恐怕也無能為力了。

 到那時候,主動權可就到了劉封手裡,他可以自由的選擇合適的時機過江,而不必擔心劉繇會撐不住了。

 劉備聽完之後,仔細一想,確實正如劉封所說的那樣。

 若是周昕能夠幫著王朗堵住孫策南下,那他即便佔領了大半個吳郡,那也只是個籠中之鳥罷了。

 “我兒放心,為父立刻派人前往魯國,請魯相修書與周昕,請他務必出山輔佐劉繇。”

 實事求是的說,劉備這要求也不過分,而且他的判斷也的確很正確。以目前的形勢來看,劉繇只要能穩住丹陽,局勢就能穩住,甚至都不需要廣陵增援。

 既然如此,那麼廣陵稍稍犧牲一下,也是對徐州最有利的。

 看著自家老爹殷勤的目光,劉封無奈嘆息一聲:“父親有命,孩兒自當遵命。”

 “好!好!太好了!”

 劉備高興的一拍雙掌,不過他顯然也知道是委屈了劉封,於是補充道:“封兒不必為難,為父如何會虧待了你。這次為父從沛國而歸,不但接管了沛國北部區六縣政務,同時也將沛縣城外的鐵官營中存貨取空,再加上郭貢那裡扣留的鐵甲,一共有七百套之多。”

 劉備圍殲了郭貢之後,雙方很快就達成了協議,徐州軍俘虜的豫州軍自然也成了盟友,劉備一聲令下,盡數放走。

 而且劉備既然已經決定和郭貢成為盟友,俘虜和裝備等自然也都不好扣留,於是將除了鐵甲以外的所有軍械都歸還給了郭貢。

 鐵甲之所以不還,還是因為太珍貴了,這東西有錢往往都沒地方能買得到。

 對此,郭貢也能接受,畢竟還了他大量的武器軍械,就連皮甲也全部還了,他還有什麼不滿足的。

 雖然三百多套鐵甲確實相當寶貴,可同保住自己的地位比起來,也就不值一提了。

 隨後,劉備在回來的路上路過沛國,將沛國沛縣城外的鐵官營直接打包帶走,不但連四百多套鐵甲成品和甲葉,連帶工匠都給一起打包帶了回來,只留下了鐵官奴沒動,繼續挖掘鐵礦石。

 這一次,劉備弄到了七百多套鐵甲,可謂是發了大財了。

 這其實是等於將梁國和沛國的積蓄全部一掃而空了。

 “回頭為父給你塊令牌,你可挑選兩百套帶走。”

 劉備說話的時候眉頭緊皺,顯然心疼不已。

 他卻沒想到,劉封還不滿足,還價道:“四百套。”

 劉備登時氣不打一處來,老子我好心補償伱,你居然跟我獅子大開口。

 於是,他氣哼哼道:“就兩百套,愛要不要!”

 沒想到劉封竟然不買賬,狡辯道:“父親,我們廣陵可是讓出了四千兵額,你給我四百套鐵甲做補償,可謂是合情合理。”

 劉備被氣樂了,但拿劉封實在沒有辦法,最後也只能妥協。

 “就四百套,多一套都不行。”

 劉封大喜,朝著劉備大禮拜謝:“多謝父親!”

 劉備哼哼兩聲,也就認可了此事。

 看著劉備臉上的不快和肉疼,劉封想起了一件事,朝著劉備說道:“父親,孩兒有一件好事想要和您稟報。”

 “哦?”

 劉備聞言頓時一愣,來了點兒興趣:“我兒有何好事?”

 劉封上前說道:“昨日與荀先生閒聊,聊到潁川陽城之戰的事情,倒是讓孩兒想起了一個人來。”

 “陽城之戰?”

 劉備顯然連陽城之戰是何戰役都不知道,自然猜不到劉封想起了誰來。

 劉封趕忙解釋道:“昔日孫策之父孫文臺自荊南長沙北上,一路連殺兩位兩千石,奪下了南陽郡送給袁術。此後,袁術表舉孫堅為豫州刺史,讓他得以入主豫州。”

 袁術的表舉之所以有如此效果,很大程度還是因為豫州第一大州汝南就是袁家的自留地。

 豫州在東漢末年共有六百多萬人口,而汝南一個郡就有兩百一十萬人,佔了豫州三分之一。

 即便只有汝南一個郡的支持,孫堅這個豫州刺史都算是坐穩了,更別提一旁的沛國相袁忠還是袁術的親族。

 因此,孫堅很快就穩住了豫州的形勢,然後駐軍潁川的陽城,並以此為基地,開始攻擊洛陽的董卓軍。

 正因為孫堅的戰績太過出色,幾乎以一己之力把董卓趕出了洛陽,收復河南尹。

 結果,孫堅的戰績刺激的袁紹在河北待不住了,立刻表奏了會稽周氏兄弟三人中的周喁為豫州刺史,偷襲孫堅的大本營陽城,雙方發生了極其慘烈的激戰。

 這一戰名氣不大,其實卻是引出了許多後續事情。

 首先,公孫瓚最親近的兄弟公孫越在此戰中為袁術軍助戰,卻誤中流矢而死。

 因此,公孫瓚深恨袁紹,哪怕袁紹因此而讓渤海太守的位置給公

孫瓚,都沒能阻止公孫瓚翻臉相攻,而且到死都不肯和袁紹和解。

 其次,周家兄弟也因此和孫家結下深仇,最後為孫策滅門。

 周氏兄弟三人,三弟周喁被袁紹表舉為豫州刺史,在陽城戰敗之後,又在揚州九江抵抗袁術,最終還是不敵,在回家的路上讓會稽太守許貢給殺了。

 可這周喁的大兄周昕卻還活著,現在正在老家會稽郡中,而且更巧的是,周昕竟然是陳蕃的門徒。

 周家也是名門世家,在會稽郡中名列前茅,光是部曲就有兩三千人之眾。

 雖然在豫州陽城和揚州九江損失慘重,但他在家鄉鄉黨中的地位和影響力,依舊十分之高,可說一呼百應。

 毫不客氣的說一句,會稽郡真要亂出什麼事情來,周家的鼎立支持,是王朗不可或缺的重要助力。

 周昕少年時遊歷京城,於洛陽得遇陳蕃,後以師事之。後來在丹陽任太守,成為了袁術的眼中釘,肉中刺。

 他那兩個兄弟可是在堅守陰陵,直到孫家軍的出現,才將他們趕過大江。

 周昕此後一直堅守丹陽,直到孫賁發出告示,揚州的九江人民只能在周昕和袁術之間二選一,但凡敢選擇周昕的,直接處死。

 周昕得知此事後說道:“我雖不德,但百姓有何罪過?”

 於是解散軍隊,放棄了丹陽城,成功返回會稽郡,於家中隱居。

 聽了劉封的解釋,劉備已經恍然大悟。

 “封兒,你的意思是,讓陳逸修書給周昕?”

 劉封點了點頭:“不錯,孩兒正是這個意思。陳逸乃是陳蕃之子,即便與周昕不識,周昕也定然要禮讓三分。周氏與孫家原本就有舊怨,且在會稽郡根深蒂固,若能以陳逸的名義聯絡周昕,與其聯手南北夾擊孫策,對我們南下江東當有巨大裨益。”

 “哦?”

 劉備來了興趣:“此事可行?”

 劉封幾乎打保票道:“必定可行。”

 在歷史上,孫策拿下吳郡之後,周昕就應王朗之請,招募鄉兵部曲,為王朗抵抗孫策。

 周昕藉助河流和船隻的優勢,成功阻擊孫策數月,還小佔上風。

 就在孫策束手無策的時候,孫靜恰好給他出了個計策。

 孫靜乃是孫堅的弟弟,孫策的嫡親叔叔,身在吳郡多年,對戰場附近的地形極其瞭解,直接獻計讓孫策走小路繞襲王朗軍背後,陣斬周昕,大破王朗。

 沒有陳逸的信,王朗都能請出周昕對抗孫策。

 劉封現在再修書給周昕,讓對方早做打算,那麼積蓄的力量顯然會更大,就能阻擋孫策更久。

 唯一可慮的地方就是,周昕的弟弟周喁是死在許貢的手裡,雙方之間有殺弟之仇。

 不過周昕歷史上倒是沒找許貢的麻煩,雙方雖然沒能合力對付孫策,卻也沒有內訌。

 只要王朗和周昕能及時的進駐固陵,再提醒一下他們注意查瀆道小路的佈防,保住後方糧倉高遷屯,就能把孫策給阻擋在吳中。

 如此一來,孫策最多也就佔據了大半個吳郡,難以擴張,立時就會陷入四面楚歌。南面有王朗,西邊有劉繇,北邊有廣陵,而吳郡內部,則有嚴白虎等群盜。

 哪怕孫策有三頭六臂,恐怕也無能為力了。

 到那時候,主動權可就到了劉封手裡,他可以自由的選擇合適的時機過江,而不必擔心劉繇會撐不住了。

 劉備聽完之後,仔細一想,確實正如劉封所說的那樣。

 若是周昕能夠幫著王朗堵住孫策南下,那他即便佔領了大半個吳郡,那也只是個籠中之鳥罷了。

 “我兒放心,為父立刻派人前往魯國,請魯相修書與周昕,請他務必出山輔佐劉繇。”

 實事求是的說,劉備這要求也不過分,而且他的判斷也的確很正確。以目前的形勢來看,劉繇只要能穩住丹陽,局勢就能穩住,甚至都不需要廣陵增援。

 既然如此,那麼廣陵稍稍犧牲一下,也是對徐州最有利的。

 看著自家老爹殷勤的目光,劉封無奈嘆息一聲:“父親有命,孩兒自當遵命。”

 “好!好!太好了!”